时间 :2012-04-13 原文作者 :参考消息网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2月15日接受中国学者的专访 ,对中西方历史文化 、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宗教政策等问题深入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 ,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应否决私有化 。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上百万亿资本的所有制改革问题 。改革不会有理想化的结果 ,必须学会设定底线和目标 。当年中国的国企改制采用了抓大放小的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 。中国对一些不关乎国家根本的国有企业大胆进行私有化,而对十几个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采用资产剥离 、兼并 、重组等办法 ,既保证了效率低下的国企不再成为国家的负担,也在重要领域保证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剩下的国企大体是垄断性的 、关乎国家安全 ,其核心价值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而不是以追逐利润为第一价值目标。
国有企业的利润是人民的利润。如果对这些国企实行私有化未必会有利于竞争 ,使人民获利 。因为这些行业对创新性要求没有一般消费品那么迅速,即使分拆打破垄断经营,效益未必会更好 ,价格也未必会降低,私有企业不会有更多竞争优势 。相反这些行业大多是资源性的,对稳定性要求更高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私有企业是不关心社会整体效益的 。譬如三峡工程总公司如果是一个私营企业 ,它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它的投资回报率会很低,而风险很大 ,没人愿意作这种投资。但国家会做出这一决策,因为国家是从全局利益出发,“利润”核算对象不同。铁路系统也是如此。一些西部的铁路系统严重超载而收费很低 ,如果实行私有化它们就会停运或提价 ,这对内陆的发展是个打击。
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也是个教训。起初俄政府给公民按人头平均分配股份将国企私有化 。后来这些股份被国内财团以超低价收购 ,这些垄断财阀又把资本转移到国外。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石油 、天然气还掌控在国家手中 ,否则俄罗斯的国家福利会很糟糕 。其国民福利及其他政府支出主要源于这些资产 。至于国有资本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属于监管问题,而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 。
中国国企上缴的利润不到15%,尽管如此,剩余的利润都最终计入国家资产账户 ,要么用来发展,要么转化为新的资产。今后它们会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 ,比如保障房的建设资金 、医疗保障基金 。挪威 、阿联酋都是这样 ,这些国家把国企的资金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世界性的投资。所以可以看到 ,其国民的人均GDP很高 ,这些基金是主要的贡献方之一 。今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你会看到这些国有企业释放的价值 ,它们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 。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否决私有化,但不反对引入私营资本 。比如科研、服务等特殊领域可以适当引进私有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