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3-12-02 原文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钟宏武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 。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 、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国有企业努力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相结合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推动各项实践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进展。
一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些年来 ,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 、净利润 、上缴税收不断增长,为全社会创造了财富。二是为国计民生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时充分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有力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在神舟飞天、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和民生项目上,国有企业捷报频传 。三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比上年下降4.2% ,为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积极吸纳就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 ,中央企业坚持稳定就业岗位 ,起到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五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扶贫助教 、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 。在防治非典 、抗击冰雪灾害等急难险重的时刻国有企业都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六是在“走出去”过程中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涉及全员、全面 、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生产力 。这些年来,《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等接连落地 ,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引导下 ,中央企业加快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步伐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首先是社会责任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目前,中国南方电网等90余家中央企业建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社会责任委员会等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决策机构 ,普遍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公司各层级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明确了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界定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部门 、各岗位及下属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有效落实了工作责任 。其次,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50余家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制度文件,明确了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制度流程等,部分企业专门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战略规划 。三是许多企业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融入运营管理,许多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 、职能管理各板块和基础管理各方面 。四是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主动与社会各界沟通 。
虽然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实践和管理层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社会各界仍有不少批评 ,这主要是由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从企业来看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仍有一些不足 :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推进的力度还不够;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及时 、不全面 ,对突发的社会责任危机处置还不够灵敏;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员工派遣 、供应链管理、合规经营等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从社会来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 ,与以前相比 ,公众对国有企业有更高 、更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责任要求。比如 ,公众会认为央企占有大量公共资源 ,社会责任履行应该非:,已远远高于对一般企业的要求。再如,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时有矛盾,很难回应。而且,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央企成为很多矛盾的交织点 。这些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存在较大落差 。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 ,国资委在坚持落实已有的社会责任管理办法以外 ,还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研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国有企业系统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行的指标体系和推进模式 ,使得社会责任真正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经营的必答题。同时,中央企业也要积极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社会沟通水平和运营透明度 ,加强沟通 ,既要做又要说 ,通过社会责任理念的交流和分享,有效表达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 ,实现与社会公众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共同成长。
(本文章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