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16 原文作者 :李予阳 祝君壁
国资委7月15日公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这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国企改革整体深入推进有待试点撬动。国资委表示,目前已要求试点企业尽快上报试点方案 ,将遵循问题导向原则,实行“一企一策”,试点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均有望通过“一企一策”来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八个月后 ,国资委7月15日宣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 ,这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 。外界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扎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 ,为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
意 义——
国资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难题 ,而且相互交织 、彼此叠加,破解难题 ,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7月15日宣布,国资委正式启动国资国企“四项改革”试点,首批试点6家央企名单亮相。
就此次“四项改革”试点的意义 ,彭华岗说 ,推进“四项改革”试点 ,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
首先通过试点和企业一起探索破解改革难题。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难题很多,而且相互交织、彼此叠加 ,破解这些难题,还是要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和探索 ,少走弯路 ,规避风险 。
其次 ,通过试点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一些改革的重大问题上,企业有大量的实践 ,试点一方面是完善这些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总结实践经验 ,探寻规律 。
再次,通过试点以点带面 ,有序推进改革。企业是改革的主体 ,改革的动力也应该来自企业。中央企业都有先行先试的愿望,开展“四项改革”试点,也是顺应企业的要求 ,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当然,试点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依规,稳步实施 ,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目前已召开9次全体会议和5次专题会议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就至少开了11次会议 ,讨论国企改革 。这些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 ,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成型。
目 标——
把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作为主线 ,加强试点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四项改革”试点的目标是舆论关注的重点,对此 ,彭华岗表示 ,开展“四项改革”试点不是搞“盆景” ,也不是搞政策“洼地” ,目的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据彭华岗介绍,试点的目标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
首先 ,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 ;探索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关系 ;探索授权投资公司经营国有资本后,投资公司如何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
其次 ,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再次 ,探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法人治理完善、激励约束有效 、经营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四 ,探索对国企负责人重点监督的纪检监察方式,增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推动中央企业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
关于如何规范“四项改革”试点 ,彭华岗表示 ,将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守改革底线,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彭华岗看来 ,推进国资国企“四项改革”试点 ,关键是要把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作为主线,加强试点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同时,必须更要注意体现不同试点之间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索相应的政策措施 ,鼓励各项改革试点能率先突破的就不等不停、先行先试。
步 骤——
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把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出去
“四项改革”试点出台后 ,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 :为什么是这6家央企 ?“国资委此次选择的都是工作有基础、试点有条件 、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企业 。”彭华岗说 ,“符合试点条件的央企不在少数 ,但最终只选择了少数企业试点 ,也是出于稳步推进的考虑 。”
那么 ,6家央企应该怎么试?彭华岗给出的答案是:按照5个步骤有序推进 。
第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试点工作由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统一组织 ,成立4个专项小组分别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和试点企业的指导服务。
第二,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由企业提出试点方案 ,牵头厅局与试点企业进行对接,确 ?刹僮 、能落实、有突破 、出经验 。试点企业的方案 ,成熟一个、审议一个 、实施一个 。
第三 ,加强指导 、大胆实践 。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率先在试点企业落实到位;试点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 、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 ,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
第四 ,总结经验 、完善政策。注意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以指导全国相关改革的可操作办法和制度性安排,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具备条件的及早出台。
第五,梯次展开、逐步推广 。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试点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把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出去,更好地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
(本文章摘自7月16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