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乔 文 发布时间 :2015-05-14
30年前 ,华侨城集团从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起步 ,翻开市场导向 、多元发展的第一页 。
从定位旅游为战略发展方向到建设中国第一批主题公园 ,从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到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从借力资本运作到引入战略投资……华侨城30年来的发展史 ,是一部国有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改革史 ,也是一部致力提升国人生活品质的创新史 。
市场导向新实践
时针拨回30年前 ,华侨城的改革创新道路开始了!
1985年 ,国务院侨办接管深圳沙河华侨农 。钲谔厍瘸蔷梅⒄褂邢拮芄境闪 。虽然当时的环境下 ,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国企较少,但不管招商引资还是自主办企业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华侨城从成立的第一天起 ,就处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
小体量 ,大智慧 。1987年,发展之初的华侨城,大胆做出一项创举:基于对当时中国旅游市场形势的精准判断,华侨城将战略发展方向定位于旅游产业 ,提出以市场化手段搞旅游项目 。
一着妙棋全盘活 。
依托这项创举,华侨城赢得市场认可。华侨城先后在深圳湾畔建设了中国第一批主题公园“锦绣中华” 、中国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 ,一时火爆全国。锦绣中华当年即收回投资 ,这些景区迄今仍魅力不减,深受游客喜爱 。
依托这项创举,华侨城奠定发展基础 。不仅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自此,华侨城确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坚定了改革创新的文化 。
依托这项创举 ,华侨城收获宝贵经验 。“华侨城没有垄断资源 ,也没有垄断的市。挥胁欢咸嵘笠翟谑谐【弥械暮诵木赫 ,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春说。
1997年 ,在主题公园开发和城区建设领域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一个具有现代理念和机制的企业集团——华侨城集团成立 。自此 ,华侨城发展进入快车道 。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法则,有进有退是经营的常态 。在分析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华侨城集团先后关停并转了40多家企业,最终将集团发展的三个核心业务确定为旅游业、地产业和电子业。这种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战略产业的效果立竿见影 。1997年 ,中国第一家主题公园企业华侨城A上市 。
“用市场的逻辑赢得市场 。”30年来 ,面对竞争激烈甚至有些残酷的市 。瘸鞘适钡既胧谐』疲谐【赫推放朴跋炝Σ欢显銮,经营业绩和发展态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发展模式再创新
1998年,是华侨城A上市后的第二年。这一年 ,新一代主题公园“深圳欢乐谷”亮相 。
人们满怀期待的同时也在发问 :新一代公园 ,是对第一代静态微缩景观型主题公园的简单改造,还是通过彻底自我创新和颠覆带来全新体验 ?
亲身尝试后的人们喜出望外 :先进的游乐设施、丰富的游乐项目、安全的游乐环境……欢乐谷带来焕然一新的互动游乐体验,让繁华都市有了开心乐园。
2006年 ,华侨城再次让人们眼前一亮。北京欢乐谷正式开业,标志着华侨城从单一主题公园向主题公园连锁运营迈出实质性一步 ,实现从单一产品的创新到发展模式的突破。
付出总有回报,华侨城充分感受到创新的红利。2009年 ,华侨城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与此同时 ,欢乐谷主题公园也一路挺进,现已布局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武汉 、天津 ,另有重庆 、福州等地的欢乐谷项目也在推进中 。“欢乐谷”已经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主题公园 ,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主题公园连锁品牌。
欢乐谷后 ,华侨城迈入不断自我创新和超越的快车道 。
生态旅游度假广受好评。在第一代静态微缩景观型主题公园和第二代互动游乐型连锁主题公园的基础上 ,华侨城又开发出了生态旅游度假区产品 。此类产品旨在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拓展的生态度假需求 ,以华侨城深圳东部旅游度假区 、华侨城泰州溱湖度假区、华侨城昆明阳宗海度假区为代表 。
城市综合项目横空出世 。2011年,深圳“欢乐海岸”大型城市综合体全面开业 ,这是华侨城新一代都市娱乐目的地产品 ,其特色在于融合主题商业 、时尚娱乐 、生态旅游、商务度假等多元业态 ,成为创新型城市滨海体验空间和南中国的都市风范目的地 。
成片综合开发模式创新 。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华侨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经营模式的创新 。从深圳总部6平方公里的土地起步 ,华侨城形成了成片综合开发模式,把多种不同的业态组合起来,达到功能化和集约化,形成一个环境优良的居住与消费生活一体化社区 。华侨城的综合运营模式,已成为中国文化旅游企业的成功典范。
产业发展拓新局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召开,让文化产业成为5月深圳绕不开的热点话题 。作为以文化产业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央企 ,华侨城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也是硕果累累 。
早在“十二五”时期,华侨城不断加大对旅游文化相关产业的战略投资,探索开拓一条文化产业融合的新路径,打造了一批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
立足主题公园,华侨城全方位延伸产业触角。经过努力 ,华侨城逐步打造出文化旅游 、文化节庆、文化演艺 、文化艺术 、文化主题酒店、文化科技、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文化产业七大板块 。通过产业的融合与互补 ,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 ,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阻碍 。
着眼文化旅游 ,华侨城多角度提升景区磁性 。比如,让文化与节庆结合,景区常变常新;文化与演艺结合 ,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并逐步实现独立运营 ;文化与艺术结合 ,以馆群连锁运营和平台化运作开创文化艺术的经营创新;文化改造主题酒店 ,成为中国主题文化酒店的开拓者 ;文化与创意结合 ,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孵化……
在互联网席卷传统产业的今天,“智慧华侨城体系”的面世又拉开华侨城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大幕 。
“智慧华侨城体系”内涵丰富: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为市场前端的景区管理 、运营后台的游客服务都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通过华侨城旅游营销管理平台 、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 、移动端应用等智慧华侨城体系的架构 ,华侨城将实现与互联网的全面对接,以智慧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管理 、服务和营销水平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为行业领先者,发展壮大后的华侨城所思考的并不仅仅只有自身的发展 ,而是以领先者的自觉 ,发挥带动作用及示范作用。循着这样的思路,华侨城进行了多项创新和实践 :积极搭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发布中国首个文化产业指数——华侨城文化产业指数;改造旧厂房建成创意文化园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孵化器……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华侨城贡献着更多力量。
国企改革探新路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华侨城在探索国企改革方面没有落伍,在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积极创新 ,多次扮演“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
2012年,华侨城实施了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这是证监会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项目 ,是第一单基于入园凭证现金流的专项计划项目 ,也是第一单由央企牵头发行的项目。
2015年 ,华侨城再次引领国企改革步伐 ,引入战略投资者 ,通过定向募资使资源快速向优势领域和战略性领域集中 ,助推持续稳定增长。同时 ,通过股权激励方案 ,激励员工与高管的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正是一系列的创新举动 ,让华侨城赢得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普遍赞誉 。以资本助力,华侨城的新一轮创新发展 ,在内生性发展和外延拓展上将迈上一个成长飞跃的新阶段 。
走进华侨城,不难发现华侨城人心中都有一份执着的梦想 。
一位老华侨城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成立初期 ,华侨城人去国外考察,第一眼就被运作成熟、整洁有序 、游览舒适的国外旅游项目所震撼。从此 ,华侨城人就立下了为国人提供优质旅游景区的梦想。
在华侨城人眼里 ,优质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游客们的一张张笑脸 ,是度假区里清新的空气和自在的漫步 ,是家门口的美术馆里一场高端的展览,是创意文化园里触手可及的一份闲适 ,是把家安在环境优美 、文化氛围浓郁的社区……
时间推移 、空间转换,华侨城不断刷新优质生活的定义 ,却始终坚持梦想的初心。
英国天文学家阿·安·普罗克特说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站在新起点,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华侨城 ,怀揣创想改变生活的新愿景,开启了追求卓越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航程 。
(本文章摘自5月1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