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李予阳 发布时间 :2015-10-22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的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里 ,经过处理的中水清澈见底 、没有异味 ,鱼儿欢快地游动……该污水处理厂是中冶集团下属企业中国恩菲获得的第一个特许经营协议(BOT)投资项目,二期建设规模4万吨/日 ,近期将正式竣工通水 。
如今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央企掘金环保行业 ,中国环保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分散 ,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也不够成熟的格局正在改变 。央企依靠深厚的技术积淀,在固废处理 、污水处理 、烟尘治理 、脱硫等领域掌握大量环保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缩短了中国环保技术与欧美国家的差距。
以央企唯一主业为节能减排、环保的中国节能集团为例 ,该企业以BOT等模式投资建设了生物质能发电 、污泥发电等一批固废环保项目 ,总投资近百亿元 ,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份30余个城市投建固废综合处理项目近50个,日均固废处理量占到全国固废处理总量的10% 。而以水务领域为例 ,中冶集团子公司中冶华天已通过BOT 、TOT等模式先后投资运营了19个市政污水处理项目 。
“未来将央企的品牌与技术优势和民企的活力相结合 ,在产业内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 ,可以有效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则认为,节能环保领域未来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业模式 。
据了解 ,不少进入环保产业的央企已在积极尝试“混改”之路。中国节能副总经理张超认为 ,节能环保行业并不是垄断行业 ,国资 、民资、外资都将参与其中。“目前中国节能在境外的3家上市公司均有外资进入,多个二级子公司或项目公司中也有不少地方国资与民资合作方 。”张超表示 ,未来公司会按照国家政策继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
(本文章摘自10月22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