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2-01
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首次提出把深入开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作为工作重点 ,强调推动“双创”平台建设 、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机制建设 。
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集众智 、汇众力,攻坚克难激发活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总理要求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双创”结合起来 ,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机遇 ,瞄准市场需求 ,努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下,国企“双创”已成燎原之势,而国企“双创”如何大胆往前走 ,真正能够落地有声,开花结果,还需要从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与松绑 。
国企“双创”实则面临诸多现实考验与挑战 ,如央企有保值增值的经济指标考核 ,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 ,面临着降本增效的现实考验 。而让国企“双创”不喊口号、不流于形式 ,就需要企业拿出实实在在的资源和资本,进行真金白银的投入 。因此,国企“双创”往前走 ,要有胆有谋,在项目运筹时 ,审慎决策 ,细致考量 ,而在看准产品目标和市场方向时,果断布局 ,抢占先机 。
国企“双创”尤其需要融入创新思维,打开视野,放下身段 ,把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短兵相接的平等竞争 ,接受市场的检验与洗礼 。而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难免有挫折、走弯路,要让创新创业者有敢于闯荡、勇于尝试 、百炼成钢的历练 。可见 ,如何建立试错 、容错和纠错机制,给创新创业者营造一个宽松 、安心、踏实做事的环境,显得现实而必要 。
“双创”是人才的竞争。国企是人才的储备池 ,是各行业领军人才的聚集高地,从股权结构到薪酬待遇 ,如何建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点燃青年人才的创业 、创新热情,在实践中探索出可行的模式和样本。如此需更多地走近年轻人,听听年轻创客的心声 ,在国企“双创”的平台上,培养 、孵化出一批敢想敢为的年轻人 ,使其脱颖而出,挑起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