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 :2016-03-01
“国企有国家的支持,掌握着大量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 ,有大批的专门人才 ,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与成就 ,应该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国内的前列 ,走在世界的前列。”全国政协常委 、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认为 。
但从长期任务看 ,国企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比较薄弱 ,许多产品缺乏自己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 ,一些关键技术 、关键零部件还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 ,王永庆认为,这主要缘于几方面原因 :一是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任期影响 ;二是国企内部机制不利于自主创新;三是科研院所改制后缺乏扶持 。
王永庆分析说 ,国有企业负责人是有任期的 ,在任期内需要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呈现周期也较长 。这对任期内的国企负责人是一种考验。此外目前对国企的考核指标以收入 、利润为主,这些考核指标都与个人收入挂钩 。而研发投入中的人、财、物都是利润的减项,这也直接影响研发的投入 。
此外,国企改革是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开始 ,目的是打破大锅饭 ,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至今仍没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 ,国企中因技术骨干流失而中断的项目比比皆是 。而科研院所改制后缺乏扶持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王永庆指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的科研院所已成体系,改制后却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 ,再几经演变,有些成为了大型国企的子公司、孙公司,除了要自负盈亏以外 ,还要完成母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这直接影响了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
可以说,国企改革进行了多年 ,顶层设计 、改革目标、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行动路线等已逐渐清晰,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落实 。
王永庆建议 ,国企改革一切制度安排都应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来展开,只要人有了积极性 ,诸多困难都会克服。“其实 ,我们颁布的制度文件中已规划得非常到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内部劳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干部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等,这应该作为改革的核心 。唯有此 ,才能真正推进改革 。”王永庆最后说 。
本文章摘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