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3-30
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用3至5年时间 ,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 、减量重组5亿吨 。在世界经济低迷 、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一些传统产业断尾求生之策。与此同时,我国新产业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呈蓬勃发展之势。去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增长约4倍 ,网上零售额增长33.3% 。潮涨潮落,花谢花开 。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大洗牌 ,怎样才能抓到一手好牌?
随着工业化中期行将结束 ,传统产业风光不再 ,新兴产业孕育萌发,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我国 ,这一经济转型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恰逢世界经济从黄金增长期到低迷调整期的转折 ,并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 。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叠加,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交织 ,阶段性现象与趋势性现象缠绕,使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空前复杂。
应当看到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虽然面临巨大压力 ,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可用巨大空间消解时间压力。我国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 ,广大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 ,公共服务 、教育培训 、养老休闲等领域需求潜力快速释放。经济回旋余地大、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是大国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 ,经济转型适逢劳动人口供应下降 、吸纳就业多的服务业加速发展,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 ,而且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消费需求还在扩张 。可以说,现在是我国经济发展压力凸显期,但也是转型升级的有利窗口期 。
怎样抓住这一窗口期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完成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这首先需要深入把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特点。传统产业大都属于投资主导型、规模效益型;新兴产业基本是消费主导型 ,立足于满足个性化需求。传统产业有比较成熟的发展路径 ,从技术到运营管理都可引进学习;新兴产业很多处于发展前沿,如何发展需要探索试错。传统产业发展可以发挥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优势,集中资源大干快上;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依靠千万个市场主体去创新创造 。
这样看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表面上是主导产业转换 、经济结构调整,深层次则是发展路径变化 、动力机制重构 。也就是说 ,从过去靠投资、靠政府转向靠消费、靠市场 、靠创新,需要万千市场主体去试错、去探索。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一些企业会垮掉或被兼并,但更多企业会成长起来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面对这样的经济大洗牌 ,最重要的是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 ,明确自己与市场的界限 ,把市场能做好的事放手交给市场去做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当前 ,应加快从政策竞争 、项目竞争转向机制竞争 、平台竞争 、消费竞争。
健全机制,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精髓 。只有让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让效率低下 、判断失误的企业顺利退出 ,才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长痛不如短痛 。对于没有前景的过剩产能 、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不如尽早让其退出市。诔鲎试赐度敫行实牧煊。不要惧怕企业关门破产 ,一个经济体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新陈代谢 ,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搭建平台 ,筑巢引凤。怎样吸引企业和人才 ?关键是搭好平台。平台是一种“底层建筑” ,为经济主体提供快速实现目标的条件 ,为创新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在平台上,每个人 、每个企业只需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其他事情自会有人协作。如果建立起这样的平台 ,何愁经济不繁荣 ?
鼓励消费 ,激励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大都是市场催生的,对市场变化最敏感。只有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才能形成消费引导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的增长路径和动力机制 。为此 ,政策侧重点应从支持生产转向鼓励消费 ,以消费拉动增长 、刺激创新。这就需要深化财税改革,使地方税收从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转变为主要来源于消费环节 。
本文章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