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2
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大 ,真实的基本面良好,比西方多数经济学家估计的要好 。中国民众购买力越来越强 ,整个世界将从中获益,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需求方面发生的最重要改变 。
现在中国经济的表现比多数市场参与者所感受的要好,从某种意义上讲 ,6.9%或者5.9%的经济增速都不是检验经济发展是否令人满意的唯一标准 。
我觉得 ,观察经济运行结构和具体情况比单纯看GDP增长的数字更有意义。从中国的情况看,经济增长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但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大 ,真实的基本面良好 ,比西方多数经济学家估计的要好。新近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 ,中国城镇就业延续近几年的态势继续保持增长 ,中国就业市场似乎没有感受到太多压力 ,很难讲中国的经济会硬着陆 。
中国经济正从主要依赖制造业、投资 、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服务业 、个人消费拉动 。GDP增速放缓,从过去30年10%左右的增速调整至目前的7%左右,这很可能是接近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增速 ,也会是中国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增速。这一速度仍然能使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引擎之一,那些希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过去10%增速的人,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
现在中国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发展潜力很大,中国经济再平衡的空间也很大 ,政府所做的就是构建更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架构。事实上 ,中国还需要很多投资,股市发展还不充分,制度不完善 ,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短时间投资过热,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还有很大空间,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
就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来看,一些依赖资源能源出口的国家 ,像澳大利亚 、俄罗斯 、巴西、加拿大 ,可能要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服务业比重增加 ,自然而然对资源的需求会有所减少。一些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像日本 、韩国可能也会受些影响,因为随着中国迈向价值链高端 ,对国内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日韩这种国内需求有限的国家可能会因此短期受到影响。
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民众购买力越来越强,整个世界将从中获益 ,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需求方面发生的最重要改变 。中国经济再平衡不断取得进展,向纵深推进 。我仍然希望到2025年 ,中国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能够从目前上升至55%至60%,这对需求萎靡的整个世界而言都是重大利好 。
本文章摘自《人民日报》 。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斯蒂芬·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