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16-12-09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巴黎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 ,近5年来全球经济始终未能走出“低增长”陷阱 ,今年全球经济增幅预计为2.9%。
反观中国 ,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6.7%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实现全年6.5%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已无悬念 。在全球经济疲软 、外需不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阵痛的形势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横向比:为疲弱的世界经济注入希望
横向对比 ,中国前三季度6.7%的增速提振了世界经济的信心。彭博社9月底就中国经济前景调查了58名经济学家,结果显示他们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提高至6.6%。路透社报道认为 ,“一系列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趋于稳定” 。法新社则指出,三季度最新数据意味着中国将从容实现政府定下的6.5%-7%经济增长目标。
一系列积极因素正在持续酝酿——
从工业看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持续8个月保持在6%以上;
从投资看 ,今年前10个月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9% ,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 ;
从消费看,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0%,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提高13.3和11.1个百分点……
对于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彭博社在研究报告中预计 ,9月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销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这一势头“将延续到第四季度” 。
纵向比 :稳在“增速” 进在“品质”
纵向对比 ,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观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波动起伏的曲线 ,可以看到,GDP增速只有3次连续2至3年低于8% :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 ,第三次是1998—1999年。
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 ,这3次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扰 。近年来第四次正在出现 :2012年以来 ,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开始逐年回落,“但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 ,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 ,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
而这种变化的背后 ,蕴含着“新常态”所包含的深意 :脚步放慢 ,但走得更好更稳 。
稳中有进 ,“进”在“创新”。以重庆为例,前三季度以10.7%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从2014年到今年前三季度 ,重庆的GDP增速已是连续11个季度领跑全国 。透视重庆的发展模式,新动力主要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的贡献 。前三季度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12.2个百分点。
稳中向好 ,“好”在“结构” 。对北京 、上海两个特大城市来说 ,近年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但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正在激发着新活力 。上半年 ,服务业占北京GDP比重高达81.9% ;上海金融业上半年增加值超过2400亿元 ,以17.1%的增速领跑全国 。
系统看 :全面深化改革撬动发展 、增添活力
截至10月底 ,钢铁已提前完成4500万吨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也有望提前完成——回望即将过去的2016年,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推进 ,新旧动能正在加快转换 。
“今年以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开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在去产能取得进展的同时,去杠杆开始启动,出台了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市场化债转股等政策举措 ;降成本进展较快,税费 、电价 、五险一金等有所下调 ;补短板力度较大 ,农业农村、水利 、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投入明显加大 。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撬动发展、增添活力 。
衡量改革与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就在于百姓的“获得感” 。
今年前三季度 ,贵州、青海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9% ,部分省份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8% 。大部分省份居民收入增幅“跑赢”了GDP 。
备受关注的保障房建设正在加快。从上半年的数据看 ,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的套数已经接近全年的基本建成目标任务 。截至三季度 ,北京市保障房开工数量已经达到5.64万套 ,远超今年5万套的任务量 ,在前三季度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13%。
经济数据和改革实践充分印证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是敏锐的判断 ,这是中国的信心 。
本文摘自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