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而物资紧缺是当前防控工作的焦点、难点 、痛点,尤其是防控前线急需的医用防护服 、口罩等物资尚处于紧张状态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疗物资是保障 。面对疫情 ,中央企业将支撑保障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加班加点 ,支援战“疫”一线 。同时他们郑重承诺 :服务抗疫战线的医疗保障物资 ,绝不涨价!
国药集团宣布 :防护产品 、免疫药品不涨价!
“绝不涨价 !保证质量 !”
国药集团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供应总指挥部 ,迅速组织下属企业紧急复工,加班加点保生产,同时协调相关下属企业间物资及产品应急调配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及应急药品储备供应 。在全力确保药品生产的同时 ,国药集团郑重承诺:绝不涨价!保证质量 !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成立疫情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保障预案 ,总部商采中心、物流中心对现有防护产品 、免疫类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盘梳理、分拨 、调配 。同时 ,全国下属31家子公司联合作战、资源共享,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供应。
新兴际华宣布 :防护服、防治药品不涨价!
“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生产 ,不讲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成本困难 ,不涨价 !”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新兴际华积极承担着医用防护服生产任务和相关疫情防治药品的生产 。新兴际华承诺 :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生产 ,不讲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成本困难,不涨价!
在组织生产医用防护服方面,新兴际华得知防护服供应紧张的情况后 ,迅速组织下属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对接,主动请缨承担紧急生产任务,承担十余万套医用防护服生产任务 ,迅速制作样品并取得资质许可 ,第一时间采购专用设备和原材料 ,3天内全部准备到位 。际华3506、3521 、3534、3536、3543等多家企业承担紧急生产任务 ,截止目前共配发近20批次至疫情保障一线,其他物品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中 。
在组织生产防治疫情药品方面,新兴际华天津金汇药业集团被天津市政府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物资生产重点监控企业 ,为防控疫情提供消毒产品 ,主要有抑菌皂 、液体皂 、洗手液和75%乙醇、84消毒液等。天津金汇全部员工提前返岗复工 ,开足马力 、加快节奏。目前 ,已发出洗手液5000瓶 ,75%乙醇5000瓶 。其它产品也正在紧急生产中 。
中国石化宣布 :口罩等医用物资原材料不涨价!
“抗疫期间 ,中国石化生产的医疗卫生用物资相关原料一律不涨价 ;旗下3万座加油站油品除执行国家原有调价规定外一律不涨价 ;易捷便利店经营的非油产品一律不涨价。”
可起到病毒防护作用的口罩主要有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而生产口罩用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制品 。
针对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 ,中国石化公司承诺 :抗疫期间 ,中国石化生产的医疗卫生用物资相关原料一律不涨价;旗下3万座加油站油品除执行国家原有调价规定外一律不涨价 ;易捷便利店经营的非油产品一律不涨价 。此外 ,将继续调整产能,优先排产医卫用品原料 ,保障优质、足量 、及时供应,预计2月份将生产9.5万吨 ,比一月份增产3万吨。
据介绍,医疗用口罩一般都是多层结构 ,一般简称为SMS结构 ,原料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 ,简称PP)为主。从口罩用料上来看,聚丙烯高熔指无纺布专用料是最佳选择 ,可用于一次性手术衣、被单、口罩 、盖布、液体吸收垫等多个方面。有数据显示 ,1吨高熔指纤维料可生产大约20万只左右防护口罩或5000套防护服 ,1吨聚丙烯医用透明料可生产约8万支常规一次性注射器 。
中国石化除了捐赠200万吨消毒液和5000万人民币之外 ,更注重优先保证防疫急需物资的生产和供应,立足业务优势履行社会责任 。疫情面前,作为国内年产近百万吨的最大医卫用材料供应商,中国石化目前已统筹安排各相关炼化企业采取临时改变排产计划等措施 ,提高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医 、卫用聚烯烃 ,加大医卫材料原料供应。并将充分发挥化工销售网络渠道优势,及时对接下游客户需求 ,帮助周边医卫材料生产厂家提前复产 ,保障原料供应量 ,大力缓解因需求暴涨造成的医卫材料紧缺局面。
中国石油宣布:口罩等医用物资原材料不涨价!
“加大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保障医用物资生产原料的供应 。”
抗疫期间 ,加大装置负荷 ,开足马力生产,保障医用物资生产原料的供应,确保不涨价。
针对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 ,中国石油各炼化企业加大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保障医用物资生产原料的供应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第一时间抽调精干力量 ,加班加点生产84消毒液的主要原料次氯酸钠 。
据吉林石化电石厂电解车间负责人介绍,“我们装置主要生产盐酸、液氯 ,次氯酸钠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平常一个月才产出30吨左右,主要是作为本装置的盐水助剂自产自用 ,一般不对外销售。为满足当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克服物料平衡难 、工艺调整复杂等困难,认真研究调整了生产方案,计划月增产次氯酸钠100吨 ,为社会做好疫情防控创造条件 。”
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迅速转变生产计划 ,聚丙烯装置转产HT40S产品(无纺布纤维专用料) 。
目前 ,呼石化日均生产聚丙烯HT40S430吨 。根据公司排定的生产计划 ,此次将生产3000吨HT40S产品。而一吨原材料可生产大约25万个病菌防护口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呼石化将助力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通用技术集团宣布 :防护服面料不涨价 !
“不谈价格 ,先行生产 ,火速驰援 。非常时期防护服面料不涨价。”
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是国内研发能力最强 、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涂层与复合面料的生产企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 ,想尽办法扩大外部产能,保障应急物资高质供应!
通用技术集团设立10亿元的专项保障资金,确保防疫物资生产任务不计成本、时间第一,争分夺秒生产防护服面料,以供应防疫需求。中纺院将按照“不谈价格 ,先行生产 ,火速驰援”的原则先发货 ,并承诺非常时期防护服面料不涨价 。
中化集团宣布 :抗疫期间次氯酸钠不涨价 !
“抗疫期间生产的次氯酸钠一律不涨价 。”
抗疫期间 ,为缓解消毒液急用之需 ,中化集团旗下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紧急调度职工加班生产次氯酸钠等防疫物资 ,积极生产、储备环境消毒物资 ,全力保障防疫消毒物资供应。扬农集团承诺,抗疫期间生产的次氯酸钠一律不涨价 。疫情发生后 ,首批捐赠给扬州市卫生防疫等部门的次氯酸钠和双氧水共计117吨 ,可满足环境消毒使用量5000吨的需求。
中国化工宣布 :抗疫期间次氯酸钠不涨价 !
“抗疫期间,中国化工生产的次氯酸钠一律不涨价 !”
在消毒用品需求量激增的环境下,为缓解消毒液急用之需 ,中国化工旗下企业职工加班紧急生产次氯酸钠 ,全力保障防疫消毒物资供应。中国化工承诺 ,抗疫期间,中国化工生产的次氯酸钠一律不涨价!疫情发生后目前各企业以免费捐赠为主。至今中国化工已捐赠超过26万升 ,用于消毒使用。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宣布:保障用品、民生商品不涨价!
“疫情防控期间保障防疫用品 、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 、供应不断。”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粮油食品企业向全国消费者做出庄严承诺 ,疫情防控期间保障防疫用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 、供应不断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在得知湖北省多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的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小组,要求集团下属湖北周边工厂和中转仓保持米面油糖肉奶等粮油副食产品的充足库存,建立值班制度、每日通报,随时保障当地粮油市场的紧急供应。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主动与武汉市政府进行及时沟通,申请开通米面油肉运输绿色通道 ,调集粮油物资进入武汉市。目前 ,每天发往武汉市的大米超过200吨 、面粉面条约50吨 、食用油约300吨 。
华润集团宣布:抗疫用品 、蔬果肉粮不涨价 !
“不涨价 、保供应 !”
华润集团旗下华润万家 、华润五丰等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郑重承诺“不涨价 、保供应” 。
华润万家针对口罩 、消毒水、消毒液 、消毒纸巾 、醋等商品 ,发布“不涨价 、保供应”承诺。据不完全统计 ,疫情期间,华润万家有10万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全国36个配送中心每天运输量达到2530车次,最高吞吐量达到2200万箱 。其中 ,生鲜配送中心每日蔬菜配送量超过630吨,水果超过310吨 ,肉品超过150吨,确保满足全国各门店的生鲜供应。春节期间 ,华润万家全力加快对华润万家APP、京东到家、美团外卖 、饿了么等线上平台订单的拣货及配送速度,满足大家所需 。
华润五丰米业(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倡议,承诺 :
1、尽己所能,保障疫情期间常规价格大米的市场供应,保证货源充足 。
2、全力做好经营区域内大米市场价格稳定工作,恪守道德,不挑战国家法律,不发灾难财 。
3 、共同做好宣传 :水稻(大米)是国家战略储备产品,全国粮食市场大米库存充足 ,请大家理性购买,无须恐慌。
中储粮集团宣布:粮油不涨价 !
“发挥好中储粮保供稳市作用。如发现经销商销售价格上涨,将对相应公司业务人员和经销商给予辞退和取消经销权等严厉处罚 。”
为保障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中储粮集团要求所属大豆油脂加工厂全面复工,指定湖北荆门直属库所属大米加工厂作为应急加工点 ,已备好2.8万吨稻谷,随时用于应急加工、供应市场 。全国的28家分(子)公司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做好应急动用的准备,发挥好中储粮保供稳市作用 。
中储粮油脂营销有限公司于1月26日下发紧急通知 ,严格禁止各地经销商上涨小包装油销售价格 。通知表示 :在重大疫情面前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保持小包装油价格稳定是我公司与广大经销商的共同责任 ,我们应携手努力 ,共同稳定市场服务百姓 。并要求各基地在保持小包装油出厂价格稳定的同时,做好终端价格管理和监控,如发现经销商销售价格上涨 ,将对相应公司业务人员和经销商给予辞退和取消经销权等严厉处罚 。
(来源:国资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