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的京集团350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玉米“变身之旅” 发布时间 :2022-10-17
       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明天也就是10月16日 ,将迎来世界粮食日 。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 ,聚焦这十年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取得的成就 。
 
“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 ,达到13657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 ,我国稳步提高稻谷 、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 、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为支持粮食企业有钱收粮 、积极入市,促进农民售粮变现 、增产增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地方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累计为3300多户企业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100多亿元。让农民种粮能获利 、多得利,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 ,牢牢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
 
       另外,这十年我国农产品种植 、生产 、供应更加丰富多样,棉、油 、糖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 ,未来我国粮食和农产品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绿色安全、营养健康 、多品种、高品质将成为发展方向 。
 
会种地到“慧”种地 盐碱地里的智慧农场
 
       有了丰富的耕地资源才能有力地保障粮食生产。如今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耕种模式 ,让昔日农作物难以生长的盐碱地也能种出好粮 。下面我们就跟随一位种地达人 ,去现场感受 。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 :大家好 ,我叫潘修强 ,以前我也是在城市坐办公室的 ,现在我是榆树村的村民,大家眼中的新农人 。我们现在眼前看的这片稻田,以前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把它变成了良田,并且我们还建立了智慧农场。我领大家看看我们的智慧农场到底是怎么智慧的 。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 :我们这个无人收割机正在作业 ,来看看我们的操控平台是什么样子 。这就是我们的操控平台 。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何颐俏蠢吹呐┨锔苫,农田作业就跟打游戏一样 ,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 ,喝着咖啡就可以把农活去干了。然后我们一台这样模拟器可以接管多台设备 。我现在是远程操作农机 ,然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系统 ,把它驾驶到地里面去之后它自动驾驶 ,根据我们规划好的路线自动驾驶。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 :我们巡视的无人机已经开始起飞了,它就是我们指挥中心的一个千里眼。我们要是没有这个巡视的无人机呢 ,我们每个田块,就十五垧地就得需要人去看 。现在有它呢 ,就可以代替50个人的巡视效果。
 
       现在我们新农人的小伙伴,正在通过电脑来操作农田。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何颐蔷屯ü庋谋曜寂┦ 、标准模板 、标准种植数据来指导种植,我们的新农人每天手机里面就能看得到今天应该干什么 ,是系统自动下发的任务。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在我们团队里 ,只有我和我同学岁数偏大点,剩下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 。何抑熬褪桥┐搴⒆,现在我们学习了更好的技术 ,有了更多的自动化 、互联网这些思维,重新回到农村 ,希望在农村里面做点大事儿。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沈强 :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 ,扛着锄头或者是手开拖拉机,天天在地里面来回跑。现在我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我们可以把我们很多工作都能做了 。
 
       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李雪:现在这个劳动强度降低了 ,工资也翻倍了,所以我选择了回到农村,从事了农业 。
 
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 记者探访中央储备粮最大单体库
 
       手中有粮 ,还要守护好粮。接下来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 ,一起去中储粮大连直属库 ,也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看一看 ,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 。
 
       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储粮大连直属库,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 。这里究竟有多大?大连库的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有8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这里的总仓容达到了128万吨。
 
       现代化粮库当然不能只靠面积大,还有高科技护航 。这里就是大连库的智能化运营中心 ,相当于整个粮库的中央处理器。智能化粮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能出入库“一卡通”系统、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和数量监测系统 。
 
       总台记者 季熠非 :只要粮食进入到仓内 ,这里的粮情监测系统就可以自动监测粮温 、仓温、外温等数据 。同时仓内的可远程 ?氐母咔迳阆裢 ,可以将我手中这样的小小的玉米粒放大到手掌这么大 。
 
        中储粮大连直属库党委书记 田子清 :目前,这样的智能化粮库系统已经覆盖了我们中储粮的900多家直属库和分库 ,8万多个高清摄像头和473万个粮情传感器 ,共同构成了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物联网,坚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玉米“变身记”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黑土地 ,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 。长期以来,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 ,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链在不断延伸 。
 
       天气变冷 ,热饮畅销 。玉米汁成为不少“养生族”青睐的饮品 。你能想到吗 ,这杯玉米汁,连杯子和吸管都是由玉米变成的。
 
       田间地头的金黄玉米 ,经过收割和脱粒 ,搭上运输卡车,来到加工厂 ,开启了“变身”之旅 。整车的玉米粒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进入专用的输送通道。第一站先过个“安检”,目的是把石子 、沙土等杂质清理出去,得到净粮。
 
       接着 ,玉米粒要在密闭的钢罐里 ,泡一个“酸性澡” ,然后再经历研磨机和离心机的“千锤百炼”:分离 、洗涤 ,干燥 、加工后 ,生产出淀粉 、糖类及氨基酸,这些主要深加工制品保证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的同时 ,就算“提前毕业”了 ;另一部分还可以再利用的玉米原料则继续“变身”之旅 。
 
       现代化的加工舱内 ,这种玉米辅料在160~170℃的高温下融化 ,融化后的黏稠液体被注射到模具内 ,有制造吸管的模具 ,也有制造刀叉的模具,各种智能的机械手忙得不可开交 。
 
       经过冷却,由玉米“变成”的吸管、刀叉、杯子 、盘子等各种日常用品终于“揭开面纱” 。
 
       和最初的形态相比,现在的它们 ,身价倍增 ,市场需求旺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玉米深加工制品废弃后 ,可以在土壤中降解,从而实现“从地里来 、回到地里去”的循环。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生物科技项目负责人 崔兆宁:玉米是变身最多、最复杂的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到深度加工 ,再到高附加值加工,越变附加值越高 、应用领域越广 。现在,玉米精深加工已经形成一条“黄金产业链” ,玉米高附加值转化也能使农民从中受益 ,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
 
       (总台记者 王琰 梁丽娟 蒋树林 陈烨炜 魏宇翔 裴奔 张英林 周军 季熠非 赵文彬 张旭成 刘柏煊 张傲然 刘悦欣 王梓 姜萌 刘强 梁洋 吴刚 徐洋 赵丹阳 卢正桥 裴洋 於大贺 黑龙江台 吉林台 辽宁台 河南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