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6 原文作者:练 琴
并非新生事物的“混合所有制”再一次成为热点 。虽然目前对于混合所有制该如何“混”尚未有定论,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接触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出对混合所有制极大的兴趣。
民企期待“靠本事吃饭”
“以前国企比较强势 ,民企如果在合资公司里面股权少是没有话语权的 。我觉得这一次重提混合所有制在于经济社会发生了变化 ,只要是企业都要讲效益,国有企业更要讲效益 ,因为国企承担的社会责任 ,需要国资保值 、增值 。”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虽然国企的自有优势多 ,但全面开放后,一些机制不灵活 、对市场游戏规则不适应的国企也会暴露出来 。“这次再提混合所有制 ,期待能让民企进入原先进不去的领域 ,不会被排挤,大家共同经营,可以更好地转变国企机制。”
王均金认为 ,“最后不一定要求国企控股 ,民企经营得好 ,给民企更多的舞台也行。”他同时提出,让管理层、员工持股也是很好的尝试,对员工采取好的激励机制 ,实行多劳多得的制度 ,不搞平均主义 ,就能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采取混合所有制后,虽然国企的股比会变少 ,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时 ,企业是谁的并不重要 ,都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能做大 ,国企能把投资收回 ,还能解决财政收入 、就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实现公平竞争 ,资源平等分配,机会均摊,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是最大的红利 ,空前利好。”
去年9月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确定 ,将尽快在金融 、石油 、电力 、铁路 、电信、资源开发 、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项目。
王均金说,目前均瑶集团也在找机会 。“时代变了 ,民企的地位也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变成‘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明了方向 ,如果国企还按照以前的合作方式 ,只是入股 ,大家还是各玩各的,既不符合大方向,民企也不愿混合。民营企业就希望机会平等 ,大家靠本事吃饭 ,谁有本事谁就活得好。”
国企展现开放态度
事实上 ,很多国企都对民资进入展现出欢迎的态度 。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对于混合所有制的理解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目前大家都在积极为混合所有制做准备 。“宝钢是央企,在2004年就成为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批试点国企 ,虽然我们是国有独资集团 ,但我们实施董事会管理时 ,也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权威经理人,对董事会的配备有了十年的实践 ,对自身国资管理及旗下若干企业的治理都有丰富经验,已经有条件建立国资投资管理公司,推行混合所有制 。只要国务院国资委做出决定 ,我们愿意执行决策 。”
何文波介绍,宝钢集团下面有13家子企业 ,6家企业是钢铁企业,其他7家企业分别是金融、贸易 、信息 、电子商务等企业 ,其中有全资公司、控股公司 ,也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虽然本身已有合资成分 ,但行政色彩还是比较明显 ,这样决策风险仍然较大 。集团本身也要改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对我们的子公司进行一些变革 ,特别是新业务 。现在国内外的投资者都非常愿意把资金投进我们的新业务 ,有了各种资本的结合,将会发展得更快。”
何文波坦言,如果有更多对自己资产负责的股东进入宝钢 ,也不见得所有混合所有制企业都是国有控股,有些领域民营企业做得更好就可以让人家做。“只要能让国有资本保值 、增值,都愿意尝试。”
在光明集团工作了34年的葛俊杰也希望国企和民企之间能够更亲密一些。作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认为,国企改革原来只是在体制内寻求改革 ,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明晰而已 ,现在则要求走向市场化的开放性改革。“实施混合所有制是社会进步、治理结构完善的标志 。原来以单一的行政方式监管企业,现在要靠市场力量 ,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监管企业 。国企和民企天然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因为资本属性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还能让先进理念、商业模式、核心技术等在各平台得到实现 。”
葛俊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他理解的混合所有制 ,不单单是国企开放让民资进入 ,民企也可以开放让国资进来。“2009年我们从高盛手中购买了民企云南英茂糖业的控股权 ,经过几年时间,英茂糖业的资产增长很快。民营企业愿意让国企进去 ,关键是我们对战略 、商业模式的理解,不要把所有制背后的资本看得太重,大家理念对,才能走到一起 。关键在于说对话、找对人、做对事。”
(本文章摘自3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