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四次援藏 、将人生美好的12年奉献给雪域高原——这是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援藏干部李国伟的人生选择。扎根在西藏的日子里 ,他全身心扑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上,让高原群众增收致富 。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是李国伟援藏工作的地方 。在藏语中 ,洛扎的意思是“南方悬崖”,这里平均海拔3800多米 ,沟壑纵横 、山势险峻,交通条件落后 ,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2004年,李国伟第一次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工作 ,3年援藏期满后,他感到自身能力还不足 ,于是回到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继续锻炼 。“2013年,我第二次报名援藏 ,希望结合洛扎县的实际需求 ,帮助当地走出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李国伟心里明白 ,如果要以做产业、做产品的方式援藏 ,需要的时间周期会更长,因此,他在结束第二个3年援藏任期后,又延续了2个任期 。
当初,为寻找合适的产业 ,李国伟及其团队调研了大半年时间 ,足迹遍布洛扎县所有村庄,最终确定发展特色藏鸡养殖产业。“我们发现当地老百姓有养鸡的传统 ,但是规模不大 、价格也不高 。要提高附加值,得想办法让洛扎的藏鸡与众不同。”李国伟说,要在偏远落后地区发展产业 ,就必须强化产品的差异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实现长效发展。
为尽快了解养殖技术 ,李国伟和同事经常上网查资料 、看电视上的养殖节目 。有一次,李国伟在看一期养殖节目时,了解到黄粉虫对养鸡有好处。于是他多方打听,将养殖能手请到洛扎县 ,探索高原环境下养殖黄粉虫的技术 。经过一年半的摸索,终于成功地在高原地区实现了大规模养殖黄粉虫 。
就这样,一个以藏鸡养殖为核心 ,以黄粉虫养殖和蔬菜种植为辅的高原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了 。其特色是以高原饲养的黄粉虫作为鸡饲料,把虫粪还田种菜 ,将藏鸡蛋和藏鸡上市销售,鸡粪则被送回大棚用作肥料。这个模式能够改善藏鸡营养供给 、提高产蛋量、提升藏鸡蛋品质,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 。
在高原上成功推动养殖黄粉虫 ,李国伟是第一人。2017年,洛扎县的黄粉虫养殖技术被自治区科技厅定为重点科研与推广项目 ,科技厅拨专款委托黄粉虫养殖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得益于此 ,黄粉虫养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也保证了藏鸡每天都有活虫摄入,改善营养供给后的藏鸡抵抗力大为增强 。
看起来简单的循环农业模式 ,实施过程中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一开始 ,有些鸡不明原因死亡 ,后来才知道是卫生方面没实行标准化管理导致的 。养殖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 ,不然就会造成损失。”李国伟说 。
这些年来,李国伟一心扑在洛扎县的特色藏鸡养殖产业发展上。随着藏鸡养殖产业不断成熟 ,拉萨白鸡养殖项目、肉用型藏鸡养殖项目等纷纷落户洛扎 ,各类产业扶贫资金瞄准了当地循环农业项目 ,周边群众也因此受益 。养殖基地的饲养员央宗说:“养殖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 ,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 ,既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 。”
如今 ,洛扎县的藏鸡养殖产业已具有比较完备的硬件条件 ,管理团队日渐成熟,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产品也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2021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
除循环农业项目外,李国伟还发挥自己所在单位新葡的京集团350vip集团的优势 ,引入蒙牛乳业、现代牧业等龙头企业 ,帮助西藏建成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和专业化奶牛养殖。平煌寥橐等橹破芳庸こ、山南森布日奶牛牧场建设,从青饲玉米种植到奶牛养殖再到乳制品加工,开展全链条式帮扶。
不只是培育扶持产业增强“造血能力” ,在援藏期间,李国伟还聚焦民生实事 ,尽自己所能解民忧 、纾民困 。
洛扎县的医疗条件相对简陋,为改善当地医疗状况 ,作为山南市洛扎县委副书记的李国伟积极争取资金 ,以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为核心 ,帮助购置医疗设备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为居住偏远的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提供便利 。
得益于李国伟的多方协调 ,洛扎县连续3年组织乡镇卫生院的藏族医生前往北京参加培训 ,学习急救理念以及B超、心电图等技术,还邀请北京的医疗专家到洛扎县乡镇卫生院驻点指导,使藏族医生的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
12年扎根雪域 ,李国伟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每次提及亲人,他的心中都带有愧疚 ,但依然无悔于自己的选择。“选择援藏就是选择责任和担当 ,能够在雪域高原奉献力量 ,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李国伟说 。
新华社记者金一清 、范帆
编辑 :邬金夫